正式出炉,规划涵盖园区发展现状、发展优势、目标定位、产业方向、主要任务等方面内容,为东江“十四五”指明方向。
东江科技园是仲恺(国家级)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州市重点建设的高端产业园区,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东江近年来积极承接深圳、东莞产业外溢,紧抓机遇融入大湾区发展。
基于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东江科技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通信、持续消费四大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实现千亿园区目标。
东江“十四五”产业规划释放了哪些信息?将带来哪些产业机遇?以下重点内容供产业伙伴和企业家参考:
对标深圳等发达地区,主动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引进培育了汽车电子、移动通讯、智能装备、LED显示等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截至2020年1月,园区有工业公司271家,其中规上企业63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上市公司20家、外商企业33家。
建成了国家级孵化器、新能源产业孵化器和惠州首个人工智能主题国家级众创空间,加速器面积30万㎡、孵化器面积10万㎡,引进科技项目129个。科技金融精准对接,发起设立5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1亿元东升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增至5支8亿元。
建成惠泽大道、东新大道等主次干道,道路通车总里程达40公里。建成包括学校、医院、派出所、公园等一批公共配套。
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门式一网式”和“集成办理,一次搞掂”政务服务,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百米”。
园区初步形成面向企业客户的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5通信和面向个人客户的持续消费四大产业集群。2019 年,四大产业规模达177.39亿元,其中信息通讯产值占比最高,四大产业细致划分领域中,模具及精密制造产业企业最多。
预计2021年赣深高铁通车后深惠将形成半小时生活圈,未来深惠之间预计至少有5条轨道交通互联。
依托仲恺高新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两大国家级产业平台,东江充分享受国家级产业平台的政策红利和产业整合能力。
依托深惠合作形势利好,通过基础设施相互连通、加强产业和科技金融合作、对接广深港澳科学技术创新走廊等互动举措,带来创新主体、市场空间和人才、技术。
土地利用率高、产业投入产出高、科学技术创新效率高、城市功能设施完善、各种要素流通顺畅。
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90亿元,19个新建项目投产;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90亿元,23个新建项目投产;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40亿元,26个新建项目投产;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30亿元,26个新建项目投产;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80亿元,园区总产值超 1000 亿元。
重点发展面向企业客户的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通信和面向个人客户的持续消费四大产业。高端装备细分为模具及精密制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材料细分为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电子材料,信息通信细分为汽车电子、智能物联、5G 通信、新型显示及照明,持续消费细分为健康医疗、绿色食品、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玩具、环保家具等。
重点发展模具材料、标准配件、非标配件、工艺流程的各类设备、试模、测试及为珠三角产业配套的各类模具,以及工业散热器和汽车、电子等精密结构件,特别是级进模、连续模,多腔模具、叠层、旋转模具、模内嵌件等高效模具和高速注塑,多料、多组分、多色(塑料镶嵌金属)、多腔光学功能等整体模具,薄壁化成型模具、极端尺寸(极大、极小)模具、高光模具(替代电镀工艺)、精细模具和大型复杂级进冲模,模内转印技术、模内装配技术与模具成型一体化装备,以集机电技术为一体的电机铁芯自动叠片级进模、模内铆接多工位级进模、模内装配多工位级进模等为代表的多功能自动化模具,模具智能设计、模具成型模拟分析、模具制造在线检测等数字化和信息化。
重点发展空调装备,锂电池、电机、医药灌装、液态食品、口罩等智能成套生产线,智能物流、仓储、包装装备,立体停车装备,点胶机、固晶机、焊线机、锡膏印刷机、锡膏厚度测量仪、回流焊设备、选择性波峰焊设备、自动光学检测装备以及高精度多维度亚微米定位、焊接、固化、封装、测试等电子制造成套设备,工业三废、生活垃圾污水、生活垃圾智能分选和处理等节能环保装备,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激光跟踪测量仪器等智能检测设备,增材制造(3D打印)、数字控制机床及精密成型设备,印刷和打印设备,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精密轴承、高性能液压/气动/密封件等传动设备,激光装备,光刻机、曝光机、气相淀积、离子注入等半导体装备。
重点发展电芯和电池 PACK 制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正极材料占电池成本的 40%)、负极材料(碳基、硅基、钛基)、电解质及添加剂、隔膜(聚烯烃复合隔膜、含氟聚合物隔膜、纤维素隔膜和复合型隔膜)、铝箔和铜箔等 5 大关键材料,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固态锂离子电池。
重点发展高纯金属及合金溅射靶材、高纯特种电子气体、电子化学品、光刻胶、大尺寸碳化硅单晶等集成电路材料,储能、宽禁带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非晶、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消毒杀菌等特种功能材料,覆铜板、电子铜箔、引线框架、电子锡焊料等封装与装联材料,激光显示技术用晶体、闪烁晶体、蓝宝石晶体、光纤、压电晶体、电子功能陶瓷等光电子材料,石墨烯、纳米、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智能仿生、电磁与光学超材料、超导、隐身等前沿材料,高性能塑料、橡胶、纤维及其改性和复合材料及功能高分子材料,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等刀具模具材料,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光敏树脂、工程塑料粉末与丝材等增材制造材料,高强、高韧、耐磨、耐蚀、高温、高导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表面强化和涂层材料(工艺),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换膜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进轻纺材料、绿色印刷材料、高压液压元件材料、高柔性电缆材料、耐高温绝缘和密封材料。
重点发展智能座舱(显示屏、仪表盘,信息娱乐、后视、音响、导航、中控系统)、车身和底盘电子电器、发动机电子、电机和电热、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温度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等)、网联系统(车规级芯片、射频模块、蓝牙模块)及汽车精密结构件等细分领域。
重点发展各类通信天线G 射频芯片、处理器(CPU18芯片)、存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滤波器及功率放大器等关键元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封装,5G 终端设计和制造,高端路由器、高性能交换机与服务器、网关和防火墙、光传输设备、新型片式元件、光通信器件、新一代基站等通信设施,北斗应用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
重点发展 Micro LED 和 Mini 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超高清(4K/8K)量子点液晶显示、TFT-LCD、柔性显示、激光显示、透明显示、电子纸、触摸屏等显示产品,教育平板、广告白板等商用显示终端,蓝宝石、碳化硅、砷化镓衬底材料和外延片/芯片及封装等 LED 照明产业,4K 面板、4K20机顶盒、4K/8K 电视终端和摄录机、8K 前端核心设备、集成光学镜头、4K 芯片、智能电视编解码芯片、数据处理芯片、超高清视频的 SoC 芯片、AI 视频处理芯片、数据传输芯片、图像传感器等超高清产业,发展有机发光材料、高饱和度光刻胶、空穴材料、电子阻挡层材料、掩膜版、偏光片、超薄玻璃基板和曲面玻璃、柔性基板、聚酰亚胺散热膜、透明导电膜、增透膜、蓝宝石晶体等上游配套材料及驱动芯片、触控模组、因瓦合金、光刻与检测设备等配套产品。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家居相结合的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家居和智能安防,绿色食品,智能玩具,环保家具,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
重点发展生物芯片、高特异性分子诊断、高通量基因测序、干细胞、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中药创新药、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等生物医药,生化检测、体外诊断、远程诊疗、医学影像、植入介入医疗、肿瘤治疗、血液净化、健康监测、放射治疗、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医疗器械设备,医用级钛粉与镍钛合金粉,不含塑化剂、可替代聚氯乙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级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等医用材料,养老康复设备,健身器材等。
发挥惠州东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和引擎作用,打造惠州东部经济协同发展区,加强与惠城区、惠阳区的合作,严格落实“扩容区税收及规费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市不参与分成,由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按50%:50%比例分成”的要求。
谋划好《东江科技园中期空间发展规划》,向平潭、横沥方向扩展,奠定未来10年发展的空间基础;快速推进《东江科技园东南片区土地开发研究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保证未来三年承载项目需求。
实施惠泽大道拓宽升级改造,畅通园区与市中心的交通连接;开展东新大道南延连接惠州机场道路前期工作,打通惠州东部南北通道。
强化产业链招商,发力科技招商,每年储备项目60个以上,每年新引进企业和开工新建项目40个以上,每年新投产企业和项目30个以上。
持续对企业创新工作实施精准辅导和扶持;“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建设加速器和孵化器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强化孵化器引导管理;强化创新氛围,开展常态化创业辅导服务,深化与高校和高端培训机构合作。
提升教育质量,“十四五”期末东江学校进位至全市前10 名;提升卫生水平,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所高水平医院;推动商业设施加快建设投用,改善园区商业配套环境。
东江高新科技园于 2008 年设立,是仲恺(国家级)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州市重点建设的高端产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园区秉承打造最具创新性、示范性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园区理念,聚焦制造业,注重与深圳产业互动,以科学技术创新集聚要素,市场化思维整合资源,奋力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园区和千亿园区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在厂房资源方面,近几年,深圳、东莞城市更新改造,企业纷纷加速外迁,对东江承接优质产业溢出,是个难得机遇。
1、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对标深圳等发达地区,主动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引进培育了汽车电子行业领先企业华阳集团、移动通讯天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硕贝德、智能控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拓邦电气、工业散热行业领先企业超频三光电、乳制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广东伊利、食用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广东雪榕、LED 显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艾比森、雷曼,智能装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赢合、信宇人、固尔琦,新材料全国领先企业江丰电子、中央空调领军企业大金空调、高端立体停车设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怡丰自动化、视频监控安全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同为数码等。截至2020 年 1 月,园区有工业公司 271 家,其中规上企业 63 家、高新技术企业 66 家、上市公司 20 家(上市公司总部 2 家)、外商企业 33 家、年税收超亿元的企业 2 家、超千万元的 14 家。2019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188.07 亿元,同比增长 21.7%;工业增加值 44.02 亿元,同比增长 2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6 亿元,同比增长 1.8%;完成工业投资 16.2 亿元,同比增长 33.1%;实现财政收入 11.44 亿元,同比增长 3.8%;其中实现工商税收 6.69亿元,同比增长 8.2%。
2、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建成了国家级孵化器、新能源产业孵化器和惠州首个人工智能主题国家级众创空间,加速器面积30 万㎡、孵化器面积 10 万㎡,引进科技项目 129 个。正在建设加速器和孵化器面积 25 万㎡。拥有硕贝德科技研究院、烯谷能源研究院、华科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8 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9 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11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6 家。专利总量 2889 件,其中发明专利 730件、实用新型 1117 件、外观设计 1042 件。科学技术人才高端集聚,吸引 2 名“万人计划”、3 名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科技金融精准对接,发起设立 500 万元天使投资基金、1亿元东升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增至 5 支 8亿元。出台高企、专利申报前置补助,新型研发机构补助等系列激励政策。每年开展各类创新对接和创新辅导主题活动,创新氛围浓厚。
3、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园区控规面积 13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 8 平方公里。建成惠泽大道、东新大道等主次干道,道路通车总里程达 40 公里,路网系统不断拓展完善。建成九年一贯制公立东江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兴派出所、惠州园区首家党群服务中心、东兴水质净化中心、社区体育公园、礼乐公园、诚信广场、消防站、公交首末站等一批公共配套,东投云城、中惠玥园等 8 个商业地产项目建成发售。园区医院、惠泽大道东段拓宽改造、园区景观升级改造等重点配套项目正加快建设,园区城市功能正逐步完善。
4、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门式一网式”和“集成办理,一次搞掂”政务服务,已进驻区税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设置 9 个窗口,可受理、代办受理业务 181项,有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百米”,增强市场活力。推行园区干部全员服务企业,每年解决企业未来的发展问题100多个,构建起“亲”“清” 新型政商关系,深受企业好评,实现自建园以来政务服务零投诉。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网格化”,公司制作安全“标准化”,园区连续多年信访无积案、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无较大以上治安刑事案件,打造了良好的“软环境”。经过 10 年建设,东江科技园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对照“打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园区和建设千亿园区”的目标,对照国家和行业的指标,对照先进地区,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
(1)发展空间严重受制,征地扩园亟待破局。主要是土地和厂房这两大发展空间受限。在土地资源方面,东江科技园作为仲恺高新区的“飞地”,受征地体制、用地规模、用地指标、水田占补平衡指标等因素综合影响,征地难度大、成本高,项目无地可供、落户难的瓶颈问题日渐突出。此外,扩容区没有土规,用地规模、用地指标和水田指标不足,也是影响土地使用的关键因素。
(2)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需求,新城功能急需完善。道路交互与通行是制约园区发展的重大瓶颈。园区主动脉惠泽大道的路面破损较为严重、排水不畅;驾考科目三考场的存在严重影响交通出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水口段上下班高峰期常常会出现拥堵,影响园区企业员工的正常上下班乃至正常生产。此外,园区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商业设施配套不完善等民生问题也成为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焦点,亟待解决。
(3)产业规模和产出不高,挖潜增效任重道远。从单位产出看,东江园区已供工业用地面积 3.6 平方公里,2019 年规上工业产值 188 亿,每平方公里规上工业产值 52.2 亿元,远低于深圳高新区每平方公里规上工业产值 200 亿元。产业规模小,2019年园区产值占仲恺高新区总产值比重约为 7%。从产业集聚看,领军大企业少,园区尚未引进和培育出具有榕树效应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没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
(4)科学技术创新效率不高,创新能级仍需提升。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投入不足、创新人才匮乏。不少企业尤其是总部在外地的企业,更多的把东江作为制造基地甚至加工基地,而没有把研发、设计放在东江,落户的 271 家工业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为 66 家,占比约 24%;建立了研发平台的不足 10 家。知识产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研发平台建设、技改投入等指标对标先进园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PCT 国家专利申请量,2018 年广州知识城分别是 47 件、29 件,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分别是 69 件、45 件,而东江才 17件、3 件,差距明显。园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创新能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强,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东江园区初步形成面向企业客户的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5通信和面向个人客户的持续消费四大产业集群。如表 1 所示,2019 年,园区四大产业规模达 177.39 亿元,占园区产值比重达94.13%,其中信息通讯产值占比最高,占园区产值的 35.77%;四大产业贡献税收 4.68 亿元,占园区税收的 84.67%,其中以高端装备贡献税收最多,占比达 37.98%;人均产值及利税排在首位的是持续消费产业,10 家企业贡献产值 24.24 亿元、税收0.95亿元,人均产值 105.63 万元、人均利税 4.15 万元;四大产业就业人口 2.8 万人,占园区职工总数的 92.4%,其中以高端装备吸收就业人数最多,占园区职工总数的 33.22%;四大产业企业数130 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 44.67%。
从四大产业细致划分领域 2019 年数据看,如表 2 所示,模具及精密制造产业企业最多,达 38 家,贡献产值、税收及吸收就业占比最高,分别为 24.49%、30.14%及 29.42%;其次锂(离子)电池及材料、汽车电子、持续消费及 5G 通信四个细分行业占比较为接近,合占园区产值比重 55%;人均产值是持续消费产业最高,人均贡献产值 105.63 万元,其次是汽车电子、5G 通讯产业人均贡献产值分别为 98.17 万元及 89 万元。
惠州与香港隔海相望,西邻深圳、广州、东莞,北连河源,东接汕尾,属环一线城市的潜力城市,是一座历史背景和文化与科学技术创新碰撞的活力之城。东江高新科技园坐落在惠州的腹地位置、东江之滨,距离惠州市政府仅 13 公里,距离深圳 77 公里、香港105 公里、广州 97 公里,属于“深、港、穗”产业辐射的最前沿。作为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以及闽赣地区的枢纽门户,惠州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连接深圳等地的高铁——赣深高铁,预计2021 年通车后深惠将形成半小时生活圈。除了在建的赣深高铁,深惠还在谋划研究 3 条轨道接通连接——深惠城际、深圳至大亚湾城际、深汕高铁。加上已经通车运营的厦深高铁,未来深惠之间预计至少有 5 条轨道交通互联。惠州“丰”字交通主框架,是内联全市 7 个县区、外通广深莞等 6 个城市的超级交通工程,将使惠州这座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由沿江向滨海发展,其作为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以及闽赣地区的枢纽门户地位将更突出。
园区位于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的中部交通轴线东侧,广惠高速、惠大高速、河惠莞高速三大主力高速道路横穿园区并设有出入站口,园区落户企业将能够轻松的享受到更为便利的出行及运输条件。园区距离惠州机场 6 公里,惠州机场是广东重点打造的五大干线机场之一、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惠州机场于 2019年正式启用 T2 航站楼,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 250 万人次大关。
东江园区是国家级仲恺高新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两大国家级产业平台,充分享受国家级产业平台的政策红利和产业整合能力。中韩产业园是中韩两国达成共识并纳入中韩自贸协定框架的两国共建产业园区,是中韩两国深化双边贸易往来、探索国际经济合作新形式的重要平台。
2019 年中央相继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惠州市政府提出要逐步加强深惠合作,推动两市协调联动发展,全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通过基础设施相互连通、加强产业和科技金融合作、对接广深港澳科学技术创新走廊等互动举措,为惠州带来创新主体、市场空间和人才、技术,推动深惠产业协同发展,助力惠州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同时,园区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面临中山、深汕合作区、河源等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位置优势更突出,河源有良好的自然及土地资源,深汕合作区由深圳全面主导合作区建设和管理。这些城市在产业类型方面均与惠州有较大的重合,尤其在吸引广深产业外溢方面,有较大的竞争力。二是面临全国高新区竞相发展的压力。各地方政府很注重本地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和排位,为提升本地高新区在全国的排位,往往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举全市之力建设发展,促使一些高新区顺势而上。
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高端高效、产城融合生态、改革创新驱动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园区和千亿规模园区。具体内涵就是土地利用率高、产业投入产出高、科学技术创新效率高、城市功能设施完善、各种要素流通顺畅。
发展目标:2020 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220 亿元,同比增长 17%;2020 年将有智动力、晶泰、博士铭、宝捷信、连硕等 13 个新建项目投产。2021 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290 亿元,同比增长 32%;2021 年将有永发动漫、赢合工业、江丰电子、九州风神、贝恩施等 19 个新建项目投产。2022 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390 亿元,同比增长 34%;2022 年将有广东华电、深圳铭基食品等 23 个新建项目投产。2023 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540 亿元,同比增长 38%;2023 年将有拓邦电气二期、大金空调项目等 26 个新建项目投产。2024 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730 亿元,同比增长 35%;2024 年将有烯谷新能源、迪比科电子等 26 个新建项目投产。2025 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980 亿元,同比增长 34%;园区总产值超 1000 亿元;“十四五”期间园区年均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率 35%。
按照产业符合国家和区域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空间广阔、本地有供给和产业基础优势、瞄准细致划分领域龙头和上市公司的原则确定东江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招商目标企业。具体说来,一是依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国制造 2025》《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相关服务指导目录》等国家产业总体规划和细分行业规划及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区等区域规划;二是市场空间较大或有进口替代需求;三是依托本地产业基础或为本地产业配套,即在东江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补链和强链,或同类企业集聚成群;四是选取细分领域前十强和上市公司(含上市排队企业)作为招商目标企业。东江园区重点发展面向企业客户的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通信和面向个人客户的持续消费四大产业。高端装备细分为模具及精密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细分为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电子材料,信息通信细分为汽车电子、智能物联、5G 通信、新型显示及照明,持续消费细分为健康医疗、绿色食品、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玩具、环保家具等。
模具作为制造业的基础,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最大,对其他产业具有乘数效应,有“制造业之母”的称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按工艺分为冲压模具和锻造模具,按成型材料分为塑料模具和橡胶模具等,按应用领域分为汽车模具、消费电子模具、家电模具等。2018 年中国 2555 亿的模具市场规模支撑了 28 万亿元的产品制造业。模具在《中国制造 2025》的强基工程、先进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东江园区重点发展模具材料、标准配件、非标配件、加工过程的各类设备、试模、测试及为珠三角产业配套的各类模具,以及工业散热器和汽车、电子等精密结构件,特别是级进模、连续模,多腔模具、叠层、旋转模具、模内嵌件等高效模具和高速注塑,多料、多组分、多色(塑料镶嵌金属)、多腔光学功能等整体模具,薄壁化成型模具、极端尺寸(极大、极小)模具、高光模具(替代电镀工艺)、精细模具和大型复杂级进冲模,模内转印技术、模内装配技术与模具成型一体化装备,以集机电技术为一体的电机铁芯自动叠片级进模、模内铆接多工位级进模、模内装配多工位级进模等为代表的多功能自动化模具,模具智能设计、模具成型模拟分析、模具制造在线检测等数字化和信息化。支持企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进行工艺流程升级或者垂直整合产业链,从传统的单一模具供应商向上下游的产品生产商转变,从OEM(贴牌生产或原始设备制造商)向 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和 OBM(原始品牌制造商)升级。东江园区现有行业排名前三的超频三、九州风神等工业散热企业及华阳精机、新利达模具、硕贝德精工、天长实业、伊特模禄精密、银宝山新、翔凯精密、鑫裕达科技等模具企业。招商目标企业为日本的富特巴、YUDO 、法国的纳乐、HTS 等国际模具公司,富士康集团鸿准精密模具、汇美模具,昆山嘉华电子、鑫泰利精密模具、杰顺通、科森、精讯电子、长盈精密、联开精密、钛盟、重村刚模等公司。
从技术驱动看,我国制造业走过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等发展阶段,正在走向智能化阶段。从企业降低成本的诉求看,减少用人、提升设备智能化程度是趋势。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2018 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超 1.5 万亿元。在细分领域,预计 2021 年机器人市场规模 1233 亿元、数控机床市场规模 5000 亿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 7960 亿元。
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15-2025 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和东江园区基础优势,东江园区重点发展空调装备,锂电池、电机、医药灌装、液态食品、口罩等智能成套生产线,智能物流、仓储、包装装备,立体停车装备,点胶机、固晶机、焊线机、锡膏印刷机、锡膏厚度测量仪、回流焊设备、选择性波峰焊设备、自动光学检测装备以及高精度多维度亚微米定位、焊接、固化、封装、测试等电子制造成套设备,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智能分选和处理等节能环保装备,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激光跟踪测量仪器等智能检测设备,增材制造(3D 打印)、数控机床及精密成型设备,印刷和打印设备,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精密轴承、高性能液压/气动/密封件等传动设备,激光装备,光刻机、曝光机、气相淀积、离子注入等半导体装备。东江园区现有大金空调、赢合工业、信宇人科技、臻鼎环保、连硕科技、新劲力精密、固尔琦智能、润天智数字、怡丰自动化等高端装备企业。招商目标企业为天宜上佳、瀚川智能、航天宏图、天准科技、交控科技,江苏北人、杭州先临三维、深圳大疆创新、优必选,北京康力优蓝,南京大树智能,廊坊智通,上海奥盛等公司。
锂电池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消费电子用电池(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动力电池(电动汽车、三轮车、自行车,电动工具,电动叉车、吊车)和储能电池(光伏、电网、通信基站、不间断电源)三大类。市场规模年复合成长率 25%。2017 年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是 2020 年 200 万辆以上,2025 年 700 万辆以上,以此测算 2020 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市场达 100GWh,加上消费电子和储能需求,总市场规模达183GWh,总产值将达 1830 亿元(以 1 元/Wh 计),加上材料及相关设备产业等,整个锂电产业规模达 4000 亿元以上。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需求达 350GWh,整个锂电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 万亿元。东江园区重点发展电芯和电池 PACK 制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正极材料占电池成本的 40%)、负极材料(碳基、硅基、钛基)、电解质及添加剂、隔膜(聚烯烃复合隔膜、含氟聚合物隔膜、纤维素隔膜和复合型隔膜)、铝箔和铜箔等 5 大关键材料,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固态锂离子电池。截至 2017 年底,我国 4 大关键材料的正极材料产业规模全球占比超过 60%,负极材料超过 75%,电解液超过 70%,隔膜超过 50%。除了软包电池的包装材料铝塑膜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之外(国内铝塑膜企业所需基材基本上来自进口,本质上尚未实现国产化),其他材料的产业规模在全球都占据了相当份额。东江园区现有拓邦电气、广东微电、聚和源、旭然新能源、烯谷新能源等锂电池企业。招商目标企业为松下、LG 化学、三星 SDI 等日韩跨国公司,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天津力神等国内龙头以及盟固利(正极材料)、杉杉科技(负极材料)等电池材料企业。
电子材料是指电子信息产业中使用的具有特定要求的材料。根据其作用和用途不同,电子材料可分为电子功能材料、封装与装联材料、工艺与辅助材料三大类。电子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电、磁、声、光、热等物理效应并通过这些效应实现对信息的探测、变换、传输、处理、存储等功能的材料,封装与装联材料是指在电子设备和元器件中用于支撑、装联和封装等使用的材料,工艺和辅助材料主要是指电子元器件(组件)、电子功能材料、封装和装联基板的制造工艺与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2018 年国内电子材料市场总体规模超过 9000 亿元,国内企业电子材料的销售额超过 4000 亿元。长期以来,国内电子材料产品仅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30%左右,且大都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由日本、欧美、韩国及台湾地区的厂商垄断,部分产品的进口依存度甚至高达 90%。依据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南》《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和园区产业基础优势,东江园区重点发展高纯金属及合金溅射靶材、高纯特种电子气体、电子化学品、光刻胶、大尺寸碳化硅单晶等集成电路材料,储能、宽禁带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非晶、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消毒杀菌等特种功能材料,覆铜板、电子铜箔、引线框架、电子锡焊料等封装与装联材料,激光显示技术用晶体、闪烁晶体、蓝宝石晶体、光纤、压电晶体、电子功能陶瓷等光电子材料,石墨烯、纳米、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智能仿生、电磁与光学超材料、超导、隐身等前沿材料,高性能塑料、橡胶、纤维及其改性和复合材料及功能高分子材料,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等刀具模具材料,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光敏树脂、工程塑料粉末与丝材等增材制造材料,高强、高韧、耐磨、耐蚀、高温、高导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表面强化和涂层材料(工艺),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换膜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进轻纺材料、绿色印刷材料、高压液压元件材料、高柔性电缆材料、耐高温绝缘和密封材料。东江园区现有江丰电子、硕贝德新材料、润和、捷姆复合材料、科创源等新材料企业。招商目标企业为天赐材料、山东天岳、天科合达、河北同光、中科节能、中电科装备、纳维科技、中镓半导体、嘉元科技、铂力特、西部超导、方邦股份、沃尔德、烯旺科技等公司。
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支撑,在整车成本中占比逐年上升,从 1990 年占比 15%上升到 2020 年的 50%,在政策驱动、技术引领、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202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 2 万亿元、中国市场规模近 9000 亿元。依据《国家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和本地基础优势,东江园区重点发展智能座舱(显示屏、仪表盘,信息娱乐、后视、音响、导航、中控系统)、车身和底盘电子电器、发动机电子、电机和电热、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温度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等)、网联系统(车规级芯片、射频模块、蓝牙模块)及汽车精密结构件等细致划分领域。
东江园区现有华阳通用、华阳数码特、广东索菱、科莱德电子等汽车电子企业。招商目标企业有德尔福、博世、大陆、西门子、伟世通、法雷奥等汽车电子跨国公司及上海实业交通、东方久乐、信耀电子、雷卯电子,一汽启明,北京万集科技、北科天绘、初速度科技,苏州安智,深圳速腾聚创、同行者科技,广州虹科电子等。
第五代移动通信(5G)可以同时满足物联网场景的广覆盖需求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率需求,是个人应用向行业应用跨越的转折点,主要有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uRLLC)和海量物联(mMTC)三大应用场景。201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并将其列为 2019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随着 5G 牌照发放和商用步伐的到来,特别是作为“新基建”,未来中国 5G 产业在带动中国经济产出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预计 2020 年将带动约 4840 亿元的直接产出,其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收入合计约 4500 亿元,2025 年、2030 年将分别增长到3.3 万亿元、6.3 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9%。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 年、2025 年和 2030年,5G 将分别带动1.2 万亿、6.3 万亿和 10.6 万亿元的间接经济产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4%。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广东省加快 5G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东江园区基础优势,东江园区重点发展各类通信天线G 射频芯片、处理器(CPU18芯片)、存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滤波器及功率放大器等关键元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封装,5G 终端设计和制造,高端路由器、高性能交换机和服务器、网关和防火墙、光传输设备、新型片式元件、光通信器件、新一代基站等通信设备,北斗应用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
东江园区现有硕贝德无线科技、德泓科技、攸特电子、和宏科技、华嘉宇光通讯、怡佳电线等移动通信企业。招商目标企业有华为、联发科、紫光展锐、卓胜微、中兴微电子、小米、OPPO、vivo 、闻泰、华勤、与德、中诺等公司。
平板显示领域经历了 CRT(阴极射线管)、PDP(等离子显示)、LCD(液晶显示)和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四个阶段,当前 TFT-LCD 和 OLED 已经成为了主流显示技术。OLED 因在色域、对比度、响应时间等方面较 LCD 有明显优势且工作温度范围宽、不需背光源、更加轻薄、功耗更低、全柔性、可折叠显示,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和全球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60%和 20%。OLED 产业包括上游的材料和生产设备、中游的面板制造和下游手机、电视、穿戴产品、近眼显示产品、平板电脑等终端应用,目前上游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制造是产业链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主要被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所垄断,行业壁垒高,国内厂商主要停留在部分原材料提供、粗品加工和材料研制验证阶段。Micro LED 因具有高亮度、大尺寸、低功耗、分辨率好,色彩饱和度优异、寿命长等多方面优势,吸引众多显示厂商加大投19入,是快速发展和很有前景的显示技术。2018 年中国新型显示销售规模约 3553 亿元,过去 5 年年复合增长率 27%,除了传统的手机、电视、电脑等应用外,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人类进入万物互联和数字智能时代,显示正在成为人机交互过程中的重要“窗口”之一,市场空间极为广阔。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的 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在通用照明、液晶屏背光源、信息显示、景观照明、信号及指示、汽车照明六大领域应用广泛,2016 年市场规模 521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2%。2019 年中国 LED显示行业规模达 603 亿元,同比增长 21%。其中 LED 小间距显示(点间距≤P2.0)市场规模达 11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随着 LED 小间距显示技术、工艺和产业链配套已经非常成熟,成本价格不断下降,LED 小间距显示已经打开了室内显示的广阔空间。园区雷曼光电聚焦基于 COB 先进集成显示封装技术的 Micro LED 超高清智慧显示,2019 年全年净利润预计增长2.3 倍以上,达到了上市以来的最高点。艾比森光电 2019 中国LED 小间距显示市占率排行第四。
依据《国家新型显示产业行动计划(2018-2020)》《广东省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和东江园区基础优势,东江园区重点发展 Micro LED 和 Mini 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超高清(4K/8K)量子点液晶显示、TFT-LCD、柔性显示、激光显示、透明显示、电子纸、触摸屏等显示产品,教育平板、广告白板等商用显示终端,蓝宝石、碳化硅、砷化镓衬底材料和外延片/芯片及封装等 LED 照明产业,4K 面板、4K20机顶盒、4K/8K 电视终端和摄录机、8K 前端核心设备、集成光学镜头、4K 芯片、智能电视编解码芯片、数据处理芯片、超高清视频的 SoC 芯片、AI 视频处理芯片、数据传输芯片、图像传感器等超高清产业,发展有机发光材料、高饱和度光刻胶、空穴材料、电子阻挡层材料、掩膜版、偏光片、超薄玻璃基板和曲面玻璃、柔性基板、聚酰亚胺散热膜、透明导电膜、增透膜、蓝宝石晶体等上游配套材料及驱动芯片、触控模组、因瓦合金、光刻与检测设备等配套产品。
东江园区现有雷曼光电、艾比森、迈锐光电、鸿合科技、长方照明等新型显示和照明企业。雷曼光电先后推出了业界领先、基于新一代 COB 技术的 324 吋的超高清 8K Micro LED 和超高清 0.6mm 间距的 Micro LED 显示屏。招商目标企业为三星、LG、JDI、富士康、京东方、群创、晶能、维信诺、天马微电、三安光电、东旭光电、瑞丰光电、歌尔股份、兆驰股份、国星光电、惠科光电、华科创智、蓝思科技、株洲晶彩、晶讯光电等公司。
2018 年 10 月颁布实施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 年)》、国家发改委等十个部委联合印发的《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 年)》,解决了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消费市场提质扩容,消费升级趋势强劲,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8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9%,消费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76.2%,比 2017 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消费已连续五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东江园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家居相结合的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家居和智能安防,绿色食品,智能玩具,环保家具,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
东江园区现有伊利乳业、雪榕生物、卡撒天娇家居、宏霖家具、永发动漫等食品、家居、家具、玩具企业。招商目标企业为海天、双汇、汤臣、梦百合、江山欧派、永艺、公牛、海尔智家、海信电器、苏泊尔、九阳股份、兆驰股份、新宝股份、美盛文化、奥飞娱乐、星辉娱乐、邦宝益智、高乐股份等。
健康医疗是指医药产销和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随着“十三五”规划中“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健康医疗产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以细致划分领域之一医疗器械为例,我国有 67 家医疗器械企业在 A 股和港股上市,市值合计超过 6600 亿元。2018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 5300 亿元,在经济红利、人口红利、产品创新升级红利和进口替代等多方面因素驱动下,预计未来 10 年的年复合增速仍将超过 15%。依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东江园区重点发展生物芯片、高特异性分子诊断、高通量基因测序、干细胞、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中药创新药、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等生物医药,生化检测、体外诊断、远程诊疗、医学影像、植入介入医疗、肿瘤治疗、血液净化、健康监测、放射治疗、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医疗器械设备,医用级钛粉与镍钛合金粉,不含塑化剂、可替代聚氯乙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级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等医用材料,养老康复设备,健身器材等。
东江园区现有华阳医疗、华励医疗等健康医疗企业。招商目标企业有迈瑞医疗、达安基因、尚荣医疗、阳普医疗、盈康生命、理邦仪器、冠昊生物、宝莱特、和佳股份、万孚生物、健帆生物、乐心医疗、开立医疗、凯普生物、维力医疗、华康生物医学、先健科技、鱼跃、复宏汉霖、明码生物、天境生物、安翰医疗、联影医疗、思路迪、药明巨诺、迈博斯生物、科济生物等公司。
持续聚焦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通信和持续消费四大产业,确保在“十四五”末期实现千亿园区目标,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和不足,必须集中精力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东江科技园要发挥惠州东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和引擎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加快发展,使周边区域充分享受到园区经济发展成果,打造惠州东部经济协同发展区。加强与惠城区、惠阳区的合作,按照 2016 年 9 月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扩容区建设工作方案》开展扩容工作,严格落实该次会议纪要(十一届 150 次〔2016〕23 号)“扩容区税收及规费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市不参与分成,由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按50%:50%比例分成”的要求,每年 2 月底前将上一年度的税收和规费清算给惠城区、惠阳区。扩容区新引进的项目和统计单位产生的统计数据按照各 50%比例进行划分。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对接协调,全力以赴谋划好《东江科技园中期空间发展规划》,向平潭、横沥方向扩展,规划面积约78 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约 29 平方公里,尽早报市政府审议,奠定未来 10 年发展的空间基础。二是加快推进《东江科技园东南片区土地开发研究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规划面积 11.5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约 5.3 平方公里,尽早获得市政府批准实施,保证未来三年承载项目需求。三是协调配合惠城和惠阳区政府及水口街道、平潭镇、横沥镇,加快实施征地拆补清场工作。
一是实施惠泽大道(华阳门楼到 6 号桥段约 6.5 公里)拓宽升级改造,畅通园区与市中心的交通连接。二是开展东新大道南延连接惠州机场道路前期工作,尽快完成可研、立项、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支持和尽早开工,打通惠州东部南北通道。三是实施东兴片区“一轴、五点、两纵、三横”景观提升工程,提升园区整体面貌。四是开展区容卫生、广告牌匾、室外箱体等专项整治活动,出台《东江科技园沿街立面和广告牌匾规范》、《东江科技园室外电力、通信、交通等箱体规范》,保证区容区貌明显提升。
一是按照本规划确定的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通信、持续消费四大产业和十个细分领域,优化完善招商图谱,强化产业链招商,为选商提供精准指引。二是加强招商力量和精力投放。瞄准深圳、广州产业溢出,主动出击,园区主要领导带头招商,把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部门的火力主要压到招商一线,用好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龙头企业配套招商等渠道。三是加强招商宣传,完善园区网站产业环境、配套条件、要素价格、发展规划等招商宣传内容,制作招商宣传片。四是发力科技招商,建立科技招商专业团队和长效机制。通过加强招商,每年储备项目 60 个以上,每年新引进企业和开工新建项目 40 个以上,每年新投产企业和项目 30 个以上,以保证“十四五”末期实现千亿目标。
一是做大创新主体。持续对企业创新工作实施精准辅导和扶持,加强高企、新型研发机构和专利工作,做好高企申报辅导和政策兑现解释。二是“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建设加速器和孵化器厂房 15 万平方米以上,出台《东江科技园厂房出租管理办法》,规范厂房出租管理。三是强化孵化器引导管理,擦亮国家级孵化器牌子,确保孵化器连续三年达到 A 级。四是强化创新氛围。实施“东江创业导师计划”,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创业者在园区开展常态化的创业辅导服务。深化与高校和高端培训机构合作,打造惠州市最具活力的双创主题培训基地。
一是努力提升教育质量。通过与惠州一中联办、引进优秀师资、加强学校管理等措施,“十四五”期末东江学校进位至全市前10 名。二是努力提升卫生水平。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所高水平医院;继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水平,通过邀请名家名医坐诊、与三甲医院联办合作等方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开展好全民健康体检服务工作,落实好医疗惠民工程。三是推动东鑫广场、旭生荣佳酒店、东投云城等商业设施加快建设投用,大力引进品牌餐饮和大型商场,改善园区商业配套环境。
一是成立由园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明确任务完成期限。办公室和财务结算中心负责与惠城区、惠阳区合作协议签订及结算等区域合作协同发展事宜;规划建设办和国土资源办负责实施征地扩园工程;规划建设办和开发公司负责实施修路提景工程;经济发展办和科技创新办负责实施招商选企工程;科技创新办和投资公司负责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和投资公司负责实施民生提标工程,提升园区教育医疗商业水平。二是建立仲恺区与惠城区、惠阳区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项目推进协调机制,集中解决项目招商、征地、规划和建设等面临的问题;建立园区项目“全生命周期”挂点服务制度,统一协调推进园区企业项目从落户、建设、投产、达产全生命周期的各项工作。
一是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质量。重新编制规划建设、社会事务管理、市场监管、税务等行政审批和供水、供电、天然气、互联网等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进一步简化、压缩审批材料、程序,明确事项具体的办理时限。推动供水、供电、天然气、互联网等公共服务事项逐步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近期可考虑设立水电气讯代办窗口。二是制定《东江高新科技园工业项目分级评价管理办法》,把动态监测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对落户园区项目建设、产值、税收、用地、环保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作为企业申领享受各级财政资金扶持、用地指标奖励、学位分配、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培育壮大一批诚信企业。
一是加快新项目建设和培育企业成长壮大,增加税收收入。二是通过扩容区土地开发增加土地收入。三是积极争取上级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园区建设的专项资金及专项债资金,完善园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四是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商,通过长期贷款等形式筹措资金。
一是全面落实市、区人才政策,积极吸引高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园区开发建设管理人才和公共管理服务等各类人才参与园区发展建设。二是大力宣传推广“惠聘网”平台,通过设立东江劳务市场、利用“惠聘网”平台、组织院校招聘专场、与各地政府劳务部门合作等方式,帮助企业招工。
欢迎深耕于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通信、持续消费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家到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发展,共享大湾区产业机遇!
深圳TCL十方垂直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十方)由TCL资本控股,隶属于TCL科技集团。TCL十方是TCL旗下资源整合窗口、是中小企业联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速服务平台。依托TCL产业链综合优势, 公司现有业务矩阵包括:上市公司产业链投融资加速服务平台业务、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TCL创客空间”;股权投资-专注于大屏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扩展领域的TCL十方大屏生态基金;科技产业园区运营、代运营业务;创新活动组织承办业务-创赛、科技招商推荐会、产业对接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