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普遍的使用的骨科固定器械材料以钛合金、不锈钢等惰性金属为主,而现有可降解吸收材料(如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等)力学性能较差,无法对承受较大载荷骨创伤部位进行相对有效固定,应用场景范围有限。但惰性金属材料存在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或永久保存在体内的问题。镁合金被称为革命性的植入材料,具有力学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好、可在生理环境中降解吸收等突出的优势。目前全世界医用镁合金研究者,以及美国FDA、中国国家药监局、欧盟药监机构等均一致认为医用镁合金的发展已经具备进入临床和实际应用推广阶段。
项目选址位于磐石经济开发区,建设骨科可吸收镁合金锚钉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线)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的现状及市场规模
骨科植入器械是高值耗材的重要细致划分领域之一,市场规模仅次于血管介入类高值耗材,其安全性、有效性监管要求严格,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属于高值医用耗材类医疗器械。按照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管理的规定,一般属于三类医疗器械。目前国内骨科植入器械各细分市场的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美国的40%—70%,发展空间巨大,骨科植入器械有望保持比较高增速。由于老龄人口数量和预期寿命日益增加,而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相关度较高,随之带来的是老年人群体对骨科医疗器械的需求增加。根据调查的最终结果,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9.2%,而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32.0%。
除了骨质疏松外,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会随年纪增长而增加。根据《中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患病状况调查》,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分别为30.1%、48.7%、62.2%及62.1%。
可用于人体四肢、肋骨、手指、足踝、骨盆等部位的创伤性骨折、骨骼畸形的治疗。
可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关节周围的重度骨折等疾病的治疗。
专家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人,占比将超过20%。预计到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约4.2亿人,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发病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将带来老年人群体对骨科植入物的旺盛需求。
从国内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整体市场来看,据统计,2015年以来,整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360亿元,2023年达到576亿元。未来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一是市场需求潜力大。从手术渗透率来看,目前中国骨科手术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的骨科手术渗透率已达到40%—70%,而中国骨科手术渗透率不足10%,未来随着中国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骨科手术渗透率将会提高。从患者数量看,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高度相关,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骨折、脊柱侧弯、颈椎病、关节炎等疾病的患病率上升。其中关节炎是老年人群的高发病之一,55-60岁的人群关节炎的发病率为50%,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达80%。未来随着骨科手术渗透率提高、患者数量增加,未来中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
二是供给侧升级空间大。中国骨科植入耗材的供给结构有待优化、供给质量有待提升。供给结构上,2022年中国骨科植入耗材产业规模为470亿元,其中创伤类耗材占据“半壁江山”,而脊柱类、关节类、运动医学类耗材仅占10%—20%,远未满足市场需求,供给结构有待优化。供给质量上,国内部分技术上的含金量低的产品如接骨板、接骨螺钉、不可吸收带线锚钉等已经与国外质量水平持平,但技术上的含金量较高的人工关节、脊柱固定系统较国外领先水平仍有差距,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三是新材料、新技术注入新动能。骨科植入耗材行业是一个涵盖医学、材料学、机械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行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材料、新技术的驱动。新材料方面,医用可降解镁合金、医用聚乳酸材料、医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有效提升了骨科植入耗材的安全性、有效性,应用价值高。新技术方面,3D打印技术为骨科植入耗材的设计和加工带来全新技术方法。使用3D打印技术能进行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打印出特殊的产品结构,具有精确度高、成本低、易成型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有独特优势。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出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是医改和监管政策提供保障。2023年4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中,将包含单/多部件金属骨固定器械及附件、脊柱椎体间固定/置换系统、髋关节假体等骨科植入耗材的管理纳入重点监控。在此之前,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也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系列医改和监管政策法规的实施,将有利于优化骨科植入耗材的市场环境和医疗服务执业环境,促进行业稳定有序发展。
总的来看,可吸收镁合金锚钉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随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市场的逐步扩大,预计未来可吸收镁合金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发展。同时,对于骨科固定器械制造商来说,抓住这一趋势,加大研发投入,以便在马上就要来临的市场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这一新兴起的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可吸收镁合金锚钉作为骨科固定器械的未来趋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对公司和政府来说,把握这一机遇,加大研发和政策支持力度,将有利于推动我们国家骨科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到,重点围绕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精准医疗、检验测试及生物康养等方向,提升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强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以促进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目标,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创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吉林省推进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加快发展医疗器械。充分的发挥光机所、应化所、吉林大学等院所在光电技术、医用植入材料、分子诊断等领域的研发优势,重点聚焦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的光电技术类、可吸收植入类医疗器械、体外诊断类仪器及配套试剂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吉林省磐石市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处长白山南麓,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中心城市。磐石市历史悠远长久,资源丰富,素有“关东古城”的美誉。近年来,磐石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逐渐完备,居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成为了吉林省东部的明星城市。
磐石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境内有铁路、公路等多条交通线路,特别是吉黑高速公路和磐额高速公路的贯通,大幅度的提升了磐石市的交通枢纽地位。
多年来,磐石市重点引进发展生物制药及研发、功能性保健食品、医药配送、医疗器械等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品为主导板块,医疗器械、保健品、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磐石市的医药健康产业园区目前共有企业34户,拥有修正、紫鑫、珍宝岛、英联、西点5个国内著名品牌(商标)。最近5年来,磐石市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共实现产值96.18亿元,税收13.04亿元。
磐石市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园区发展,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园区聚集。以“绿色+无抗”为核心驱动力,全力打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引擎,落实在技术创新上,便是要创造真正填补世界空白、领先行业技术的“颠覆性产品”。
项目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厂房,研发技术中心,骨科医学培养中心,医学材料实验基地等。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18,365.5万元,利润6,060.6万元,投资回收期4.8年(税后,含建设期1.5年),投资利润率30%。
本期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吉林磐石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生产加工,仓储等就业职位80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磐石市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吉林市南部。地处北纬42°39′~43°27′、东经125°39′~126°41′之间。东与桦甸市接壤;南隔辉发河与辉南县相望;西与梅河口市、东丰县、伊通县为邻;东北与永吉县交界;西北与长春市双阳区毗连。全市辖区3867.3平方千米,辖13个镇、1个乡、3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磐石开发区地处东北三省核心区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距离高速路口2公里左右,202国道、沈阳至吉林高速、长春至长白山高速,科左中旗至大蒲柴河高速(在建),沈吉铁路纵贯全境,交通枢纽地位突出;物流发达,沈阳、大连、长春陆海空港方便快捷,区内吉高物流园区建立了物流中转平台,可承接企业原材料和产品的内外运输工作;边贸畅通,经满洲里、绥芬河、珲春等陆海口岸,可直接与东北亚诸国进行边贸往来。基础设施完备,六纵六横的道路网贯通全区,净水、污水、集中供热等相关配套设施齐全,建成区全面实现“七通一平”。磐石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拥有高素质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产业技术工人5万余人。